鄉間小路 東晟水產葉哲維

東晟水產 葉哲維 文、攝影/袁庭堯。 2016/11月號

 

「社會責任」是未來各行各業必備的觀念,養殖業做好環境照顧,朝生態養殖的方向轉型,才能替自己的產品提昇價值與國際競爭力。

從一尾被人嫌棄、有土味的吳郭魚,到外銷歐美、東亞成為優質水產食材的臺灣鯛,是年僅36歲的葉哲維寫下的臺灣奇蹟。原本念商業管理的葉哲維,30歲那年決定返鄉承接家業,替傳統養殖業尋找轉型契機。

嚴格說來,葉哲維算是第三代的經營者,祖父在魚市買賣起家,父親於1995年成立東晟水產,正式踏入養殖業。葉哲維接手後,更將養殖結合魚品加工與銷售。一條龍的作業,是東晟最大的特色。

為了提昇自己的養殖專業,除了父親的傳授之外,葉哲維也積極透過「農民學院」進修,學習養殖知識,也與學員相互交流經營心得。

 

東晟早在葉哲維接手之前,就有了ISO 22000、HACCP、CAS、產銷履歷等國內外認證。但這樣似乎還是不敵「量大價低」的國際市場壓力。

2011年,葉哲維前往比利時布魯塞爾參觀「歐洲水產展」時,看見國際鯛魚交易市場上,開始推廣ASC認證。反觀國內似乎沒人知道,這也讓他看見自家產品的發展契機。回臺後,葉哲維取得申請文件,逐一翻譯並著手改善魚塭的養殖條件。

ASC認證,從養殖用水、水質、飼料、疾病、動物福利、環境社會和諧到勞動人力,七大標準繁雜細瑣。按照ASC的嚴格規定,東晟的魚塭不抽取地下水,只好取用雨水,還必須定期空出一定比例的魚池做蓄水與休養生息之用。葉哲維認為,這樣的改變不但能夠減少環境負擔,也能避免地下水來源不佳汙染魚池。透過定期的水質抽檢,就能有效保護、維持水質的穩定。

真正的挑戰,在於生態控管、減量飼養。在不濫用藥物的前提下,如何維持水質自然平衡,考驗養殖業者的

智慧。對此,葉哲維採用草魚負責藻類與雜草的清除,大頭鰱對付排泄物與藻類。為了符合動物福利,每池飼

養量必須減量三分之一。

飼料上,ASC會特別關注產地產期,避免成分來自於濫捕的海魚。此外,他依照長期飼養經驗,使用「少量多餐」的獨家餵養方式,讓魚隻維持一定的活力。

 

Go Top